文章来源:福州中德医院·骨科
一、定义
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;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。
例如:皮肤损伤而失其屏障作用;血管破裂而出血;关节脱位而不能正常活动等。
二、创伤分类
1.按致伤原因区分:锐器所致的刺伤、切割伤等;钝性暴力所致的挫伤、挤压伤等;切线动力所致的擦伤、撕裂伤等;子弹、弹片所致的火器伤等等。
2.按受伤部位、组织器官区分:颅脑伤、胸部伤、腹部、肢体伤等。
3.按皮肤是否完整区分:闭合性创伤、开放性创伤。
4.按伤情轻重区分:即区分组织器官的破坏程度及其对全身的影响大小。如有胸内、腹内或颅内的器官损伤,呼吸、循环、意识等重要生理功能发生障碍均属重伤。
三、创伤的诊断
诊断创伤需要确定其部位、病变、全身性变化及并发症。
1.病史询问:病史可提供诊断线索,应尽可能详细询问和记录。
① 致伤原因:常关系到创伤的病变,如刺伤的伤口小,而深度超过口径;腹部刺刀伤的外口不大,却可使内脏破裂;高处坠落可发生肢体骨折,还可发生脊柱骨折。
② 伤后症状及其演变过程:受伤部位一般都发生疼痛,但神经系统受伤后失去知觉甚至意识,常不自诉疼痛。伤后2~3日疼痛可缓解,如反而加剧,常因感染加重。各部位的组织器官伤后发生功能障碍,可出现相应的症状,如颅脑伤可有意识障碍、肢体瘫痪等;胸部伤除了胸痛,还可呼吸困难、咳嗽、咯血等。
③ 既往史:注意与诊治创伤有关的病史,如高血压、糖尿病等。
2.体格检查
①全身情况的检查:体温、意识、呼吸、脉博、血压、面色、口唇、肢端颜色等。
②某处突出的体征:如头部伤需观察头皮、颅骨、瞳孔、耳道、鼻腔、反射、肢体运动和肌张力等;腹部伤需观察触痛、腹肌紧张、反跳痛、肠鸣音等;四肢伤需观察肿胀、畸形或异常活动、肢端脉博等。
③开放性伤要观察伤口或创面,注意其形状、出血、污染、渗出物等。
3.检查创伤的注意事项
① 发现危重情况如窒息、大出血等必须立即抢救,不能为了检查而耽误抢救时机。
② 检查步骤应尽量简捷,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同进进行。检查动作谨慎轻巧,切勿加重损伤。
③ 重视症状明显的部位,同时应仔细寻找比较隐蔽的损伤。
④ 接收多个病人时不可忽视不出声的病人。
⑤ 一时难以诊断清楚的损伤,应在对症处理过程中密切观察。
四、治疗
1.体位和局部制动。
2.镇痛、镇静和心理治疗。
3.感染的防治:抗菌药在伤后4~6h内开始使用,可起预防作用。
4.休克的防治。
5.维持体液平衡。
6.开放性、闭合性创伤的处理。
7.功能锻炼。
五、创伤性休克
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的刺激和组织损害,通过“血管—神经”反射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,以及由此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、缺氧和内脏损害的综合的综合征。
1. 病因及发病机制
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,由于大出血、剧烈疼痛、组织坏死分解产物的释放和吸收,创伤感染等有害因素作用,可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紊乱,严重时导致休克。
① 失血:创伤造成血流灌注不足是引起休克的最常见原因。一般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1/4就可能导致休克,因此,对失血量要有充分的估计。
② 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:疼痛、恐惧、焦虑及寒冷等对中枢神经产生不良刺激,导致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紊乱,大量血液淤滞微血管网中,有效循环减少。
③ 组织破坏:毛细血管破裂和通透性增高,血浆渗出、组织水肿、组织细胞坏死后,释放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和钾、磷等物质,引起电解质紊乱。
④ 细菌毒素作用:创伤继发严重感染,细菌产生大量内、外毒素,导致中毒性休克。
2. 病情评估
① 病史。
② 意识状态:早期为烦燥、焦虑或激动;休克加重时表现为表情淡漠或意识模糊,甚至出现昏迷。
③ 身体检查:
a. 皮肤:苍白、口唇发绀、四肢皮肤湿冷。
b. 脉博:虚细而速,脉率为100~120次/分。
c. 血压:脉压<30mmHg。
d. 中心静脉压:正常5~12 cmH2O。
e. 呼吸:呼吸困难、发绀等。
f. 尿量:每小时尿量<25ml。
g. 甲床及微循环:颜色变紫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。
④ 实验室检查:
a. 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测定:两项↑,提示血液浓缩。
b. 尿常规、比重、酸碱度测定:反映肾功能。
c. 电解质测定:高钾、低钠血症。
d. 血小板计数、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。
e. 血气分析:动脉氧分压↓,动脉二氧化碳分压↓。
3. 抢救程序(抢救流程图略)
4. 急救措施
① 急送抢救室、平卧、避免过多搬动,注意保温和防暑。
② 建立静脉通路,必要时静脉切开。
③ 保持呼吸道通畅,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。
④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,必要时使用呼吸机。
⑤ 生命体征监测,注意有无大小便失禁,对于已出现休克患者,及早留置导尿管,记录尿量。
⑥ 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单,记录生命体征,排尿、排便情况,出入量及具体用药,各项检查和治疗等。一般5~15分钟记录一次。
⑦ 抽血化验,交叉配血。
⑧ 创口处理,简单清洁包扎、止血。
⑨ 请相关科室会诊,做胸部穿刺、腹部穿刺、B超检查等。
⑩ 补充血容量:全血、血浆、右旋糖酐(24h<1000ml为宜),晶体液(如复方氯化钠、生理盐水、乳酸钠等)。
注意避免以下错误:
① 输液途径选择错误。如在肢体损伤部位远侧选择静脉,输入的液体由损伤部位破裂静脉溢出,加重局部肿胀。
② 输入液体剂型选择错误:过多运用高张葡萄糖液等。
③ 延误手术时机。
5. 护理要点
① 一般护理:患者心理支持;保持安静;保暖(切忌使用热水袋);保持呼吸道通畅;高流量吸氧。
② 临床观察内容:
a.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生命体征,注意每小时尿量,并做好记录。
b. 血氧饱和度监测,定时测血气分析。
c. 积极止血;有手术指征者做好术前准备。
d. 预防意外损伤,对烦燥或神志不清的患者加床挡以防坠床。
Copyright © 福州中德医院·骨科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13431号
医院地址: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
咨询热线:0591-88013133
(闽-榕)医广【2025】第02-12-06号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,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