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福州中德骨科医院
骨梗死又称骨髓梗死、骨脂肪梗死,指发生于干骺端和骨干的骨性坏死,多发生于股骨下端、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,呈多发性和对称性改变.
基本病理改变 病理过程分为细胞性坏死阶段和骨修复阶段:细胞性坏死为骨组织血供中断,骨细胞死亡。骨髓造血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,最早是骨髓细胞成分死亡(6~12h),以后是骨细胞、破骨细胞及骨母细胞(12~48h),最后是骨髓脂肪细胞坏死(2~5天) 。骨髓脂肪细胞坏死为骨梗死末期的改变。骨梗死发生后则进入骨修复阶段,包括血管再生、肉芽组织生成、死骨吸收、新生骨形成。血管再生是骨修复的开始,死骨吸收,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致密新生骨则是骨梗死的晚期阶段。骨梗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3个基本病理改变,即死骨块、吸收带(充血、水肿带)、新生骨带,是骨梗死X 线、CT、MRI等影像学诊断的基础。
MRI表现 在骨梗死的不同时期其影像学表现也多种多样。杜玉清等将骨梗死分为急性期、亚急性期和慢性期,其MRI表现分别为:(1)急性期:病变中心T1WI呈与正常骨髓等或略高信号,T2WI呈高信号,边缘呈长T1、长T2信号;(2)亚急性期:病变中心T1WI呈与正常骨髓相似或略低信号,T2WI呈与正常骨髓相似或略高信号,边缘呈长T1 、长T2 信号;(3)慢性期:T1WI 和T2WI 均呈低信号。以上分期和本组的早、中、晚期相对应。
治疗:⑴对症治疗,定期复查。⑵保守治疗无效时或病变进展时,可行病损清除途径与残腔的充填:股骨颈病灶清除可凿窗完成。彻底刮除病灶、处理囊腔、植骨,以相应大小的皮质骨片覆盖,以免日后造成股骨颈皮质骨缺损而降低股骨颈的强度。残腔以植骨为,如无充足的骨源,可选用羚基磷灰石或磷酸三钙,骨水泥亦不失为良好的替代物,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,而且在其固化时所产生的高温可杀灭囊壁残余瘤细胞。
以上文章的阐述只是大概,骨科疾病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很重要,可有效的控制和预防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,而且骨科疾病越早治疗疗效越好。若您还有其他疑问,可以点击在线咨询,或拨打健康热线:0591-88013133为您解答,福州中德骨科医院公众号:ZDGKYYFZ。
Copyright © 福州中德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13431号
医院地址:福州市六一北路171号
咨询热线:0591-88013133
(闽-榕)医广【2025】第02-12-06号
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,未经授权请勿复制及转载